全国预防残疾日 – 残疾预防,从了解开始

每年的8月25日是“全国残疾预防日”,旨在唤起全社会对残疾预防的重视,今年的主题是“预防伤害致残 共创健康生活”。如果人生拥有重来键,那些伤害是否都可以被预防,我们与健康生活是否能够更近一步。

据统计,后天获得性因素是致残的主要因素,残疾预防与个人健康、家庭幸福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,而采取适当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多数残疾的发生,这些残疾预防核心知识快来了解学习一下吧

全国预防残疾日 - 残疾预防,从了解开始

一、什么是残疾预防?

残疾预防是指针对常见的致残原因,如遗传、发育、外伤、疾病、环境、行为等危险因素,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,预防或减少致残性疾病和伤害的发生,限制或逆转由伤病引起的残疾,并在残疾发生后防止残疾转变成为残障。

二、主要致残的原因有哪些?

常见的致残原因有三大类:

  • 遗传和发育因素
  • 环境和行为因素
  • 伤害与疾病因素

残疾分为先天性残疾和后天性残疾。导致先天性残疾的常见原因有近亲婚育,遗传因素,子宫内发育缺陷,父母吸毒、吸烟、嗜酒等不良行为,妊娠期患某些疾病、服用不当药物,生产中胎儿缺氧、损伤等。

后天性残疾也称获得性残疾,导致后天性残疾的因素主要有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,如乙型脑炎、麻疹、糖尿病、高血压、精神疾病等;意外伤害导致残疾,如交通事故、工伤、辐射和其他伤害。

三、了解预防伤害残疾有关知识

1、预防家庭意外事故致残

在家庭中发生意外伤害,甚至导致死亡的惨痛实例有很多,关键是人们常常疏忽了一些家庭中的不安全因素。在生活中,有几个地方需要格外关注:

  • 阳台和窗台。阳台和窗台是“事故多发区”,特别是有小孩的家庭,千万不可大意。有的孩子爬上阳台观望街景,却不幸从阳台上掉下来;甚至还有成年人在阳台上晒衣服或在窗台上擦玻璃时,由于身子探出太多失去重心,而从阳台或窗台边翻落下去。
  • 厨房。厨房有火源,是防火的“重地”,像煤油、汽油等一些易燃物品都不宜存放在厨房内,在煤气炉上煮饭熬汤时,必须有人在场,以防溢出的汤水将火熄灭后致煤气溢出,煤气长时间溢出,一是可能导致煤气中毒,二是一旦碰上火星,就会引起火灾。
  • “带电区”。家庭中有各种电器,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加强安全用电的常识,多学习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,避免触电和引起火灾。
  • 抽烟者周围。每年都会有相当数量的家庭由于抽烟不慎而引起火灾。有人喜欢躺在床上抽烟,很容易会引起火灾,所以要严加防范。
  • 马路、湖边、河边等。因为小孩的好奇心都很强,喜欢在马路、湖边、河边等地观望玩耍,甚至蹦跳、打闹,这很危险。要加强对这些地方的安全防护,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。

2、预防交通事故致残

  • 严格遵守交通规则,行人过马路走斑马线、不闯红灯,机动车驾驶员不酒驾、不超速、礼让行人。
  • 驾乘机动车时规范使用安全带,摩托车、电动车骑行者佩戴安全头盔。
  • 儿童乘坐车辆使用安全座椅,杜绝将儿童单独留在车内。
  • 家长、幼儿园和学校要加强预防交通事故致残的宣传教育,学龄前儿童必须由成人带领乘车和过马路。对年龄较小的儿童要注意观察其动静,要防止他们因捡拾玩具或其他东西突然蹿上公路,也要防止他们因奔跑收不住脚而冲向公路;对年龄稍大的儿童,要防止因攀爬车辆、在下坡处玩滑轮车或骑自行车而导致车辆相撞。

3、预防工伤事故致残

  • 企业需为劳动者提供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(如安全帽、防护服、护目镜等),并确保其正确使用。
  • 对劳动者进行安全培训,规范操作流程,避免违规作业导致机械伤害、高空坠落等事故。

4、儿童与老年人保护

  • 加强对儿童的监护,避免其接触危险物品(如尖锐工具、热水),防止溺水、烫伤、跌落等伤害。
  • 为老年人改善居住环境,如安装扶手、防滑地面,定期陪同体检,减少因意外摔倒导致的骨折等致残风险。

5、公共安全与应急

  • 公共场所需配备消防器材、应急照明等设施,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应急演练。
  • 提高自身应急处理能力,如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(止血、心肺复苏等),在伤害发生后能及时处理,降低致残概率。

通过以上多方面的预防措施,可有效减少各类伤害导致的残疾风险。

四、什么是三级残疾预防?

目前国际和我国对残疾都采取了三级预防措施。

  • 第一级预防是有效预防疾病和致残性伤害的发生,即让人们不得病,不受到伤害。需要通过免疫接种、咨询及指导、预防性保健、选择健康生活方式、重视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、安全防护等措施得以实现。
  • 第二级预防是防止疾病和伤害导致残疾,即一旦患病,也不要导致残疾。需要通过早起筛查、定期检查、控制危险因素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,早期医疗干预、早期康复治疗等措施得以实现。
  • 第三级预防是防止残疾发生后出现更严重的残障,即就算残疾了,也要想方设法不要造成障碍或减轻障碍。需要通过康复训练、辅助器具适配、康复咨询,支持性医疗及适当的护理等措施得以实现。

预防残疾的同时,需要我们营造更加包容的社会环境:消除歧视和偏见,尊重残疾人权利、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、提供平等教育和就业机会、支持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

预防残疾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,需要政府、医疗机构、社区、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。让我们从自身做起,学习残疾预防知识,传播健康理念,用实际行动减少残疾发生,共建共享健康中国。

相关资讯

电话咨询

电话咨询

李:15016841046

微信咨询

扫码添加微信

微信
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