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政解读 | 残疾人就业迎来黄金期!这些权益与你息息相关!

近日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,明确提出通过十大行动、4方面13项政策举措,为残疾人就业提供精准支持。这份被称作“第二期三年行动”的方案,究竟为残疾人群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利好?本文为你梳理核心亮点。

大破“玻璃门”,岗位更透明

  • 硬性要求:省级/地市级机关事业单位(编制50人及以上)未达残疾人就业比例的,2027年底前至少安排1名残疾人,放宽开考比例、年龄、户籍限制。
  • 县乡级统筹:县、乡两级根据编制总数,统筹安排残疾人就业,禁止额外身体条件限制(如仅限肢体残疾或四级以下等级)。
  • 公示监督:机关、事业单位需定期公示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,接受社会监督。

税收优惠+岗位定制,就业更稳定

  • 国企责任:未达标国有企业每年至少参加一次残疾人专场招聘,管理人员需参加雇主培训,强化按比例就业的法律意识。
  • 政策激励:企业开发适合残疾人岗位可享税收减免、金融扶持;烟草、铁路等部门为残疾人申请许可证、商铺招商提供便利。
  • 采购倾斜:国企公开招标时,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辅助性就业机构产品或服务,间接创造就业机会。

平台赋能,成本更低

  • 创业支持:有条件的市(地)可设立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,纳入灵活就业政策范围,提供场地、培训等便利。
  • 平台帮扶:互联网平台企业需减免残疾人加盟费、增值服务费,给予流量倾斜、派单优先,并放宽限流条件(如“励志主播”培育计划)。
  • 便民岗位:政府夜市、快递驿站、自动售卖机等预留岗位给残疾人,减免摊位费、租赁费;福利彩票、体育彩票代销点提供押金减免。

兜底保障,就业更安心

  • 机构覆盖:市辖区和残疾人较多的县(市)至少设立一个辅助性就业机构,提供庇护性岗位,配备就业辅导员。
  • 产品帮扶:政府购买服务支持辅助性就业,定期举办爱心义卖活动,解决产品销售难题。
  • 特殊群体:为孤独症、精神障碍等群体提供全链式融合就业服务,打造“美丽工坊”“励志主播”等品牌。

重点施策,一个都不落下

1. 残疾人大学生

  • 一对一服务:建立“一人一策”就业台账,提供精准指导,纳入机关、企业招聘优先范围。
  • 招聘活动:组织线上线下专场招聘,联合教育、人社部门纳入就业困难帮扶专项行动。

2. 农村残疾人

  • 技术培训:开展电商、直播带货、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培训,扶持寄递物流等岗位。
  • 金融支持:对就业帮扶车间、基地提供信贷支持,引导土地流转、产业托管等收益模式。
  • 结对帮扶:基层定期走访,落实就业帮扶措施,依托东西部协作拓展转移就业。

3. 盲人群体

  • 医疗按摩:推进省级盲人按摩医院建设,支持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业。
  • 开办扶持:扶持盲人开办医疗按摩所,减免开办费用,提供骨干师资培训。

严查歧视,资金兜底

  • 监管加强:人社部门严查招聘中的残疾人歧视行为,残联定期抽查企业用工情况。
  • 资金保障: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统筹用于就业项目,明确补贴奖励标准,确保政策落地。

行动方案不仅关注“就业数量”,更强调“就业质量”,通过精准服务、多元化渠道和兜底保障,让残疾人群体在就业路上走得更稳、更有尊严。正如中国残联所言:“既要解决‘有没有岗位’,更要解决‘适不适合’‘稳不稳定’。”未来三年,期待更多残疾人通过政策红利实现人生价值,共享社会发展成果。

政策原文阅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《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的通知

相关资讯

电话咨询

电话咨询

李:15016841046

微信咨询

扫码添加微信

微信
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